1:消除冗余過程傳感器
內置診斷傳感器現在在當今的電磁閥中很常見,包括溫度、流量和電壓監測。與僅顯示來自獨立傳感器的過程值相比,從這些閥門收集的信息用于通過反饋和程序回路控制閥門。這種SV配置無需額外的溫度、流量和電壓傳感器,同時仍允許控制過程。流體動力控制是這些系統的主要用途之一。
2:遠程監控
遠程監控對于自動化系統至關重要,電磁閥使操作員即使沒有直接訪問閥門也可以遠程管理工藝管線和系統。來自SV的數字輸出數據通過云網關進行硬接線或傳輸,這些執行器通過移動應用程序和編程控制面板進行控制。出于這個原因,放射性和核設施以及地下流體供應管線等危險應用通常使用SV而不是手動閥。
3:自動化維護、維修和故障排除
由于SV直接將數據從生產線直接傳送給服務公司或OEM,因此可以提前檢測到損壞或故障設備的維修和維護。這可以防止問題惡化,并且還消除了技術人員事先對系統進行全面檢查的需要。還可以使用物聯網傳感器的預測性維護方法通知技術人員需要維護。借助SV的遠程監控功能,OEM和產品所有者可以實時執行基于狀態的維護。
4:易于重新編程和靈活的操作
為了優化生產線或調整流量參數,物聯網和自動化工程師選擇可靈活重新編程的組件至關重要。由于其可變流量和閥門定位/定時設置,電磁閥滿足了這一關鍵要求。流量執行器不需要隨著要求的變化而完全改變或更換,就像其他閥門執行器(例如機械或氣動)的情況一樣。重新編程的靈活性不僅節省了修改工藝線的成本,而且確保了機器的正常運行時間和生產可用性。
5:連接性和通用集成
物聯網和工業4.0由機器相互“對話”以及與云“對話”的需求推動。雖然歐洲熟悉Profinet、EtherCAT和Modbus RTU等協議,但北美使用DeviceNet、ControlNet和Profibus等現場總線。因此,使用不同協議的設備和控制面板之間的數據共享和集成始終是一個挑戰。但是,具有數字輸出的電磁閥可以通過所有主要協議進行控制,從而可以輕松集成到現有系統中,并在協議更改或開發新控制系統時面向未來。
6:集成電源和節能驅動
24 VDC電源是所有工業自動化設備(物聯網網關、數據記錄器、指示器、信號器面板等)和大多數電磁閥的標準配置,這樣可以更輕松地找到兼容的通用電源,同時降低成本勞動和布線。當今執行器的低線圈功耗也有助于減少發熱,使其非常適合在封閉(狹窄)空間中使用。而傳統的執行器需要100-120 VAC電源,這在石油鉆井平臺和地下管道等環境中可能存在安全隱患。